找到相关内容274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坛经》的现代价值

    实质。如“心地无非自性戒”、“心平何劳持戒”等等。对于此话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,第一、假如行者心地本来,清净无垢,没有贪、瞋、痴等烦恼及过失,就是自性戒了,自然能任运防护身口意三业使无过恶;第二、如果...的忏,是忏除自己以前所犯的一切过失;所谓的悔是悔改自己以后再犯的过失。完全永远断除,更不造新业,这就是真正的忏悔。完全与自己内心相应,从心地下功夫,将邪念去除,正念显发,心心念念都是,又怎能有罪垢...

    耀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649637.html
  • 《如何消弭冲突与落实仁爱和平的教育》

    我们内心有本性和习性的冲突。本性,就是中国儒家所说的“人之初,性本”。本性是纯净的。习性就是后天所染上的各种知见。再说得通俗一些,是利他与自利之间的冲突。因此,要化解冲突,先要化解自己内心的矛盾...真正可以成为人伦道德方面的师表。这所大学校,包括从幼稚园到大学研究所系列教学。学生从小开始培养纯净的道德和渊博的学问,使其不受外界社会污染,连生活中的娱乐都要用正面的最好的东西。  教学的宗旨是两...

    净空教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86230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心性说对佛教中观思想方法的应用

    佛性的结论。但是这样一种性善论,与历史上其他各家性善论一样,会导致一些逻辑悖论。如果认为人性本善,那么恶又从何而生?尤其是佛教义学还把佛性视为宇宙实相、世界本体,如果同意这个前提,那么世界上如此普遍的罪恶如何从的世界本体中产生呢?这样的理论难题不可能不提到佛教史上的智者们面前。惠能之前,佛教史上曾提出过几种解决方案。一是阐提无性论。论者认为一阐提人善根断尽,不具佛性,因而不能成佛。其逻辑前提...

    曾传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463983.html
  • 文化交流与心的和揩——慧能“心”义的观念史透析

    颇似禅宗。二程认为心之体性,发而为人心道心。又认为心之体性为一,即天理,发而为用,而有人心道心之别,类似于禅宗认为人性本净,发而有清净杂染之分的观点。朱子继承二程理路,亦设一先在天理之心,发而为用而...。另外,“天泉证道”的四句教和慧能的“得法偈”用语上亦很相似。如“无无恶心主体”和“本来无一物”都强调心的“无”的方面;阳明并未排斥其弟子钱德洪“心之体”和慧能亦传有“佛性常清净”之语亦相彷怫。...

    蒋海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4768405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⑷

    轮相者,随所现业,悉应一一谛观思验。或具十,或具十恶,或善恶交杂,或不具,或恶不具。如是业因,种类不同,习气果报,各各别异,如佛世尊余处广说。应当忆念,思惟观察所现业种,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。及烦恼业习,得相当者,名为相应。若不相当者,谓不至心,名虚谬也。若占轮相,其善恶业俱不现者,此人已证无漏智心,专求出离,不复乐受世间果报。诸有漏业,展转微弱,更不增长,是故不现。又不具,恶...

    梦参法师

    占察|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23221357.html
  • 二十一世纪的人生

      目录   一、 八正道的德目与内容  (一)八正道的德目  (二)八正道的内容    1. 正见——合理的见解    2. 正思维——正确的思想    3. 正念——的意念    4. 正...正见:是一种合理的见解,属于正确的人生观。  2、正思维:是正确的思想,亦是自觉觉他的思考力。  3、正念:是的意志,自他兼利的理念。  4、正语:是纯真无妄,诚实正直的语言。  5、正业:是正当的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文珠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5/0914184000.html
  • 日本大阪和宗总本山四天王寺

    觉悟,佛才能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,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。务必能够将他的教诲,完全变成我们自己思想、见解,都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用在工作里头,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做一个纯净而没有丝毫过失、缺陷的人。这个...什么不发心!为什么不认真的去学习!  多闻天王手上拿的是伞盖,伞盖是表防御污染,成就纯净。由此可知,菩萨从初发心到尽菩萨地,尽菩萨地就是等觉菩萨,菩萨地到了顶点,到最后了,就是等觉;换句话说,从初信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2039902.html
  •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相应观念之研究摘要

    当中所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。   荣格不认为人真的可以达到的境界,在他的「四位一体」的神的曼荼罗图像中,也必须包含「恶魔」,才是人类无意识最圆满的状态。荣格所追求的是人性的「完整」(completeness),而不是人性的「完美」(perfection)。   荣格认为人不可能达到,但佛教的观点中,却是认为透过修炼的过程後,可以「转识成智」, 而且有漏的第八识(阿赖耶识)可以转成「大圆镜智」...

    王信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2652168.html
  • 从佛教的科学性看民生改善

    自任教主,绝对没有主仆之分,阶级之别。佛教慈悲博爱的精神,不问冤亲,不分种族,不论人畜,平等救济,不会只限于爱人类。所以佛教,可以说是宗教,但绝非一般的宗教,而是理性的,的,正觉的,文明而又平等的...;从迷惘的世界,进入真理的世界;建立人生理想,成就理想人生。  由于佛教是主张的宗教,所以信仰佛教的人,可以转移盲目的感情,成为至善的慈悲,因而放弃自私,舍离残暴。不再为追求私我的享受而损人利己,...

    文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155967.html
  • 文珠法师著:相对集

    ,纯美的人生,竟然插进许多可歌可泣的奇迹,以及悲欢离合的惊险镜头。同时,也使纯真纯美的世界,发生许多触目惊心、动人心弦的灾难。  最惨的是有人以一己的错觉,强为天下人定出是非曲直,而天下人也就在...;迷此真心,便为颠倒众生。佛觉而归真;众生迷而趣妄。人如果能转迷成觉,反妄归真,自当即生即佛,何来生佛之分?所以说:“生佛体同,真妄一如。”谨迷悟一线之差耳。  人之真心,原本是纯真、、纯美、灵明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65859541.html